

圖為福船文創產品吸引參觀者。呂明 攝(來源:中新網) 
民眾在臺灣頂級工藝展區參觀。呂明 攝(來源:中新網)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12月4日在廈門開幕。共計6.8萬平方米的3200余個線下展位中,有臺灣展位236個,另有300余家臺企線上參展。 本屆文博會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主題,關注業態新變化和智能化賦能,推動文旅產業與科技、金融等相結合,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和對接。多家兩岸文旅企業在展覽中呈現了數字創新成果帶來的兩岸融合發展新機遇。 兩岸文博會是大陸唯一以“海峽兩岸”命名的國家級大型文化展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二屆,成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對接的重要平臺,今年也如約而來。 相關鏈接: 海峽文博會啟幕 數字創新促兩岸文旅融合發展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啟幕 兩岸文創精品匯聚 貴州館驚艷亮相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 “山西三寶”驚艷海峽文博會 山西藥茶飄香 海峽兩岸文博會受關注 提升影響力!“老家河南”精彩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開展 七彩云南亮相鷺島


七彩云南亮相兩岸文博會。(來源:云南網) 
貴州館亮相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來源:多彩貴州網) 此屆兩岸文博會分為線下線上兩部分,這也是兩岸文博會首次舉辦線上云展會,針對當前疫情之下,臺灣地區展商無法大規模線下參展的情況,借力云會展、同時通過在陸臺商臺企、臺灣企業寄送展品至大陸并由大陸工作人員安排布展陳列等三種形式,完成組展招展工作。 臺灣地區線下參展展位數236個,線上展商數300余家,線上線下參加企業數總和與往屆臺灣地區展商規模基本持平。 4天展期內,共有93個文旅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項目總金額388.21億元;現場簽約項目20個,簽約額67.55億元。 相關鏈接: 文化搭橋云助力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舉行 海峽兩岸文博會開幕 首次舉辦線上云展會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達成合作意向93項


兩岸海絲文創館整體外觀。(來源:中新網) 
來自臺灣的“紙箱王”現場展示。(來源:中新網) 作為本屆“文博會” 的重點展覽之一,兩岸海絲文創館總面積達352㎡,展館整體外觀以海浪般的線條起伏設計,結合最常見的瓦楞紙材質元素,在追求設計感的同時兼具環保與新意,用飄逸的形式語言致意海絲文化,詮釋兩岸文創設計發展的高質量水準。 展館以“文系海峽兩岸,創意美好家園”為主題,策劃了四大主題展區,共邀請了在大陸創業就業的34家臺灣文創企業前來參展,文創展品種類繁多、風格各異,覆蓋生活方方面面,不僅有融合傳統元素的新銳設計,還有臺灣知名原創IP,以及創意十足的潮流配飾……為前來觀展的觀眾帶來了原汁原味的臺灣文創與生活美學。 相關鏈接: 兩岸海絲文創館亮相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 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兩岸海絲文創館里的臺灣“金點子” 探訪唯美客文創聚落:從“一平方米孵化”文創項目到“無邊界”服務臺青創業


2020廈門框業與裝飾畫展覽會在廈門舉辦。楊伏山 攝(來源:中新網) 
展會一角。楊伏山 攝(來源:中新網) 2020廈門框業與裝飾畫展覽會(“廈門框畫展”),12月4日-7日在廈門舉辦,展出不少采用市面上罕見的由新材料、新技術智能制造而成的裝飾畫,備受業界人士關注。 這是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首次配套舉辦框業與裝飾畫展覽會,匯聚全國各地200多家框畫制作相關優質企業參展。 除了專業展出,廈門框畫展還配套舉辦兩岸掛畫風水交流研討大會、框與畫產業對接大會和油畫經驗分享會,為框業與裝飾畫新經濟業態下轉型提升探索新路。 相關鏈接: 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配套舉辦“廈門框畫展” 2020廈門框畫展舉辦 搭建平臺共拓市場


藏真大師紀念盞暨《盞中有乾坤》發布會舉行。楊伏山 攝(中新網) 作為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藏真大師紀念盞暨《盞中有乾坤》發布會12月5日舉行,宣布啟動建盞盲定系統。 會上,主辦方推出由多位知名建盞技藝傳承人通力合作、全球限量的“藏真”大師系列紀念精品盞——“七星神韻·藏真建盞”。 相關鏈接: 非遺傳承人合作打造 高端建盞亮相“文博會” 海峽兩岸文博會觀察:文化產業“國潮”風悄然復興


游客正與鼓浪嶼生活卡的概念板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褚萌萌 攝(來源:新華網) 戴上VR眼鏡,體驗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申領一張身份卡,享受鼓浪嶼VIP的品質生活;走進主題密室,穿梭到古今中外的奇幻時空…… 在中國,隨著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高附加值、沉浸式的深度游和個性游層出不窮。為文旅產業賦能有多少種可能?正在廈門舉行的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從中可一窺其解。 展會上,線上線下智能技術隨處可見,數字賦能文旅成果斐然:廈門湖里區展館中,王船、布袋戲偶等非遺項目的數字模型呈現在大屏幕上,旋轉、拖動即可觀其細節;咪咕5G+展館則集納了VR逛展、直播逛展等多種“云”游方式…… 相關鏈接: 數字、IP、創意……中國文旅產業的多樣賦能之道 編輯策劃:虞鷹 |